很多時候我感覺不到這個世界的真實,或者這么說吧也許是因為哲學書籍看多的緣故,我很喜歡思考這個世界的本質,思考到死角時我就有些分不清現實與虛擬世界的界限了。
就比如說‘不可知論’吧,高中政治老師說那是唯心主義的荒謬結論,而剛開始我也同意政治老師的說法可是每當獨自走在漠漠黃昏路上,腦子里總愛想些什么,我就想呀: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,是基于前輩們的認識,我們會說話是因為前輩們創造了文字,我們辨別是非是基于前輩們的行為原則,如果我們將前輩們的種種奉若圭皋我們的思想就會永遠被其束縛,因為一遇到想不通的時候就將他們的結論當做結論,若如此下去,我們的思想就會像一個圓錐一樣,只會越來越狹隘。所以說前輩們的話不一定是正確的,書本上的定理不一定是永恒的真理,所謂的真理只是在某一時間段內符合人們的行為準則罷了,在黑暗的中世紀教皇的言語就是世界的真理,在19世紀牛頓就是永恒的定理,在20世紀愛因斯坦就是金科玉律,而近現代我又聽說中微子的速度已經超越了光速,這就推翻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,這個世界的真理又是什么呢,其實不存在絕對永恒不變的真理,就像曹雪芹所說的那樣:‘無為有處有還無’,凡事無極而太極。
誰又能證明我們所生活的物質世界是絕對真實的呢,或許是整個人類的一場夢境,我們之所以說它是真實的,是基于我們人類幾千年來的文明(社會倫理)強加于我們的意識和自身的感官認識罷了,可是對于腦癱人來說這個世界是否真實存在呢?